10月12日,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暨电子证照推广应用现场推进会在嘉祥召开,安排部署全市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和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着力构建济宁公安“1+2+N”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务服务工作新格局。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指挥中心主任鹿剑林出席会议并讲话,嘉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辉致辞。
会议通报了全市公安机关2023年“全科警长”比武竞赛成绩,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嘉祥县为民服务中心公安专区电子证照推广应用工作,兖州分局、邹城市局、金乡县局、嘉祥县局分别作典型发言。
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推行“一窗通办”改革,是济宁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重大项目12项重点措施之一。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主动融入现代化强市发展大局,围绕“服务保障重大项目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工作”主线,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改革理念,持续深化惠民利企新举措,在护航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公安作为。
构建济宁公安“1+2+N”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政务服务工作新格局。“1”即1项机制,建立以“市县同权”为抓手的市县一体化、扁平化的审批服务机制。“2”即线上线下两大服务体系,以“一窗通办”和“户籍+”为载体的“一站式”综合实体服务体系、以“免证办、减证办、掌上办、码上办”为手段的“无证明”网办服务体系。“N”即打造“一专多能”的全科警长和服务群众的“多面手”,实现企业和群众依托“一窗+一网”即可办成所有事的目标,提升流程再造、资源优化、信息共享、服务升级、民警减负、群众满意、企业受益等多重效能。
“市县同权”、“户籍+”升级“就近办”。市公安局将39项行政许可事项赋予各县市区局,实现“市县同权”。全市193个派出所为办事群众提供案件进度查询、无犯罪记录证明出具、国际互联网用户备案等“户籍+其他警种”服务,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县内办结”、“就近办理”。“一窗通办”实现“一站办”。推出“八个一”窗口审批服务模式,搭建“一窗通办”警种业务集成综合服务平台,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全市15个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全部实体运行“一窗通办”,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结”,36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5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21个事项实现同城通办,优化了资源配置,进一步便民利企。
网办服务实现“掌上办”。升级打造“济宁微警务”全天候服务应用平台,全力打造“指尖上的警务便民大厅”。治安、户政、出入境、车驾管等148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92项实现全程网办。旅馆业、公章刻制业等高频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网办”。数据共享推动“减证免证办”。市级推出电子证照证明“用证”事项清单14项,县级推出32项,“用证”事项电子证照应用覆盖率达100%,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行驶证等证照实现“免提交”;无犯罪记录等四类证明实现线上开具,推动线上办理机动车抵押(解押)、电子身份证入住酒店登记、电子居住证等场景应用,在执法检查、旅馆业登记、货车通行证办理等方面实现“亮证服务”“亮码服务”。
能力作风焕发新面貌。开展“红旗窗口”、“服务标兵”选树和“全科警长”业务培训比武活动,设置“首席代表”专窗,提供帮办代办、兜底服务,促进公安窗口高效运转。邹城打造“一窗通办·邹全服务”党建品牌,开展“三亮三比一争当”活动;鱼台推出“肩并肩”服务模式,获“全省公安机关红旗窗口”;金乡推出“一窗通办”服务“督查+回访”机制,进一步规范、监督窗口服务;嘉祥创新延时、延伸、延链“三延”、全科、全时、全免“三全”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一窗通办”全科窗口累计服务企业和群众共计49万余人次,“全科窗口”获“红旗窗口”31次,“全科警长”获“服务标兵”35人,获赠群众感谢信、锦旗63件。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成为济宁公安机关服务民生的有力举措。一项项有力度有温度的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